废铁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废铁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如何利用物联网开启贸易金融第二曲线 - 物联网 - 电子发烧友网

发布时间:2022-04-25 18:10:36 阅读: 来源:废铁厂家
如何利用物联网开启贸易金融第二曲线 - 物联网 - 电子发烧友网 如何利用物联网开启贸易金融第二曲线 - 物联网 - 电子发烧友网

贸易融资利用贸易自偿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有效解决了贸易企业因抵押品不足、财务指标不达标而无法融资的问题。对银行而言,只要控制住贸易标的物的货权,就可以凭借货物未来的变现价值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在物联网金融时代,数据与场景将成为新的关键词,用交易数据取代抵/质押品,作为融资风险控制的第一道关口,更具有前瞻性和主动性。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粗放型操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科技金融时代的生产关系,物联网科技作为新的核心生产力或将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开启贸易融资的第二曲线。

未来业务领域突破前瞻

突破一:智能仓储为动产融资破冰

业内领先的银行已经开始通过物联网智能仓库为企业提供动产融资服务。经物联网技术改造后的智能仓库,仓储监管将处于自动化管理状态,抵/质押物的所有物理状态与物理变动,都能实时地呈现在相关权利人眼前。这种监管技术的应用,可使抵/质押权利与抵/质押实物实现一一对应、实时匹配,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因而可极大缓解传统动产融资业务中各方的信任危机。比如货物在质押状态时,如果有人对货物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例如位置移动、打开包裹等,系统将会自动报警,并通过网络发送至APP管理端;工作人员则可在及时收到报警后采取行动,以确保货物不遗失,不损坏。

如果进一步打造具有标准仓单特征的物联网数字仓单,就可以推动动产实物融资向单证化融资转变。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仓单与实物三维坐标绑定,可确保仓单与实物之间建立动态且实时对应的关系,解决传统纸质仓单业务中所存在的重复、虚开以及押品不足值等问题。此外,物联网仓单的交易还可同步更新货主信息,实现动产的证券化。未来,如果形成开放统一的动产登记云平台,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来推行仓单标准化认证,使其拥有高流通性与高标准化特征。

突破二:动产浮动质押成为可能

由于操作风险低,传统银行更倾向于静态动产质押业务。在动产浮动质押中,质押人可以随时处分所质押的部分质物,但需要用其他价值相当的质物予以补足代替,以确保质物的总价值始终不低于约定的金额。在浮动质押模式下,由于出质人经常会取出旧质物和存入新质物,即“以货易货”,会导致新质物与签订合同时的质物不同,银行想要深入把控其他主体的交易细节就比较困难。尤其是对像钢材、煤炭、矿石等没有规则形状的大宗商品办理浮动质押贸易融资,如果采用常规监管手段,监管成本极高,极易发生偷盗、生活服务海报
挪用以及重复质押的风险事件。

如果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进行全面布控,则可将质押物的数量、位置、状态、质权人等参数信息无遗漏地纳入智能监管,将实物资产实时映射为可视化、可操作的数字资产,银行就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实时掌控质押操作交通运输海报
的每一个细节,极大降低银行动产质押的风险和运作成本。

突破三:打造物联网贸易金融生态圈

除了单仓监管模式,银行还可以实现同时对多地物联网仓库的联合监管,打造线上“云仓”模式。此时,出质人便可向银行申请同时出质存放于多个仓库的货物或者不同类别的货物。如果将云仓进一步升级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将融资项下的商品交易行为纳入线上管理,打造集交易、仓储、融资一体化的线上生态平台,不仅可消除大宗商品异地交易与存储在可视化管理方面的障碍,还可以让银行掌握真实的交易背景,大幅降低银行提供贸易融资或者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敞口。此外,如果将生态平台与B端同业数据以及G端公共服务(海关、信保等)数据对接,不仅可以通过交叉验证满足真实性需求,还可以将更多的低频客户转化为高频客户,实现线上包围式的获客与活客。

突破四:场景供应链金融蓄势待发

万物互联时代,供应链金融服务将实现由在线向在场的根本性改变,B端的金融服务将可以寓于场景中实时进行。通过将RFID芯片嵌入到相关的货物当中,芯片记录货物种类、材料、重量等详细信息,银行通过接收装置接收货物嵌入芯片所发射的信息,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采购渠道、原料库存、生产过程、成品积压以及销售情况,实现对供应链全程无遗漏的掌控和管理。可融资的动产将不再局限于仓库内,B端用户可以实时完成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各个环节办理质押贷款。此外,借助物联网传送的数据信息,银行还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控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交易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准确预测上下游的资金需求,并据此提供定制化的融资以及增值服务。

重构贸易融资风控逻辑

推动贸易融资信用体系从主观转变为客观。传统贸易融资中的信用关系以主观信用为主,银行通过调研企业运营状况并进行信用评级,再给予企业融资支持。其决策更多企业服务海报
地还是依赖于主观判断和经验积累。主观信用模式的缺陷在于对企业信息掌控的不全面。如果将物联网设备和技术直接链接到借款企业生产场景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通过实时、客观的场景数据信息进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就能排除信息失真和主观因素的干预。这些多维度的客观信息源能够真实反映出借款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经营状态,对银行进行动态风险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银行建立客观信用体系打下数据基础。

实现融资“四流”的闭环操作。传统贸易融资的一个常见风险点在于物流与资金流时常难以做到对应匹配。如果企业有多笔融资,一旦下游回款资金没有及时偿还对应的银行融资,就可能发生物流与资金流的错配,存在资金被挪用的巨大隐患。在一个“三位一体”的物联网贸易金融生态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实时获取买卖双方交易项下实际货物的移动、接收和存储等物流信息,同时整合此项交易下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四流信息的封闭流转。“三位一体”指由互联网贸易金融、仓储贸易金融以及供应链贸易金融交织而成的新商业范式。通过线上平台,银行可实时掌握贷款流向与交易对手、质押清单与库存实物、贷款额度与质押价值是否一一对应,真正做到按需贷款、按还款进度放货,对融资企业进行精准的风控和预警。

前行问题待破解

物联网金融作为打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创新商业模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体系必然有所滞后。银行通过技术手段在不断创新贸易金融新模式的同时,应该持审慎的态度对待法律模糊地带,提前做好预案。

配套的动产融资登记公示制度亟待完善。虽然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动产的特定化问题,但是动产以及物联网仓单的登记问题,依旧处于空白。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对物权质押登记时的登记流程、登记方式以及登记机构加以规范,物联网仓单物权登记的法律效力待定。此外,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监管规定要求物权登记行为必须录入统一的登记平台,而缺乏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机制,则或导致企业在多家银行重复质押情形的发生。

物联网数据获取边界的法律问题。技术驱动的贸易金融将进入一个“生态制胜、数据为王”的新生态,物联网产生的数据将进入PB乃至EB级别。但目前,客户全产业链信息的智能化采集的规则与边界如何界定尚无定论,从而在客户数据保密与安全问题方面埋下了隐患。一旦相关企业经营状况、生产情况信息被泄露,必会招致企业的不满,严重时,银行还可能会陷于诉讼纠纷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