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铁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废铁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张文德书记和他的董北梦

发布时间:2020-07-13 12:06:45 阅读: 来源:废铁厂家

董北村,苏中第一村。

村民们在新春里庆祝,他们收获了又一个好年景:2012年,全村实现产值50亿元,村集体经营收入20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万元。

张文德书记满心喜悦,和村民们描画的“董北梦”也日见清晰——

建设富裕董北,美丽董北,幸福董北。到2020年,全村实现产值100亿元,人均收入10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1亿元,每户年均收入50万元。

董北人梦想的色彩是绚丽的,寻梦的脚步是坚实的,圆梦的努力是真切的。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节俭。艰苦创业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在董北村采访,来来去去乘坐的,都是村主任助理王洪所开的一辆旧车。一打听,村集体居然没有一辆公务用车!要知道,董北村是声名响亮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生态村,集体一年收入就有几千万。张文德书记交了底:现在还不准备买。

我们还在创业,每一分钱都得节省着花。买车就要有司机,还要烧油,要维护,一辆车一年少说也得十几万。我还不如用这笔钱去请个专家更划算。村干部公务活动没有交通费,长途出外考察招商,或是干部自家的私车公用,或是参与项目投资的村民踊跃出车(全村私家车有近400辆)。张文德书记呢?多数时候用的是儿子的私车。

董北村30年来创富的历程,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当年,张文德带队坐船到武汉去推销村办企业产品,最便宜的五等舱都舍不得坐,一天一夜的行程就睡在甲板上。

到广东、上海和北京出差,常常住在没有卫生间的地下室里,“一个晚上十几块钱,天亮走人,谁也不知道我是老板”。“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节俭。艰苦创业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这是张文德的施政理念。

董北村经济蓬勃发展,投资上马的项目也比较多。管理松一松,就会有大笔浪费,甚至带来腐败。张文德带头严守制度铁面无私,老板送礼说情争项目的,一概拒绝。

他心疼集体的每一分工程投资款,也节省开发商的每一分烟酒请客钱。比如,村里建设地下生态型商贸中心,江苏省规划设计院的投资测算是8000万元,村党委“一班人”把人情撇清,把水分榨尽,最后,5680万元拍板。

“既要创业效率型,又要投资节约型。”这是张文德倡导的发展方式。

董北人富了,消费观念也在变化。这是进步,但也得提防盲目攀比奢华浪费之风。经张文德提议,村里组建了不拿报酬的“不锈钢农民艺术团”,义务宣传先进文化,并以同一套人马组建礼仪服务公司,为村民免费提供婚丧嫁娶礼仪服务,既节省开支,又时尚隆重。在村民眼里,在张文德心中,这是一种生活文明。

“董北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不能让一个家庭落伍。”

“董北是我的家,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张文德常挂在嘴边的话。

兴龙公司是张文德当年领着村民们割蒲草、编蒲包,一分钱一分钱积累投资,打着瞌睡走夜路,求担保跑贷款忙推销打拼出来的集体企业。企业红火,村上的福利事业发展也很快。结果投入太多,亏损严重,负债1000多万元。家底空了,银行停贷,人心也散了。

领导说不行就破产吧,可张文德舍不得。改制是惟一出路。但有意购买的,都有一个前提:把债务剥离给村里。让村民来背这1000多万,张文德坚决不同意。

最后,还是张文德召回在镇保险公司、农商行工作的儿子儿媳和在外经商的女婿,背起了债务,撑起了企业。过了3年,终于搬掉了债务大山,保住了董北不锈钢产业的一面旗帜。

张文德也痛苦过,愤怒过,困惑过。但当他听着村民的笑声,就很开心,就有激情,就更坚定地要带着村民去奔更好的日子。

董北人重创业,85%的农户是老板户。怎样让他们一无牵挂地去闯荡市场?张文德头脑中的民生发展第一条就是解决养老难题。村里有养老补助金,有免费老年公寓。今年4月底将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有信息化网络,将全村近400位70岁以上的老人纳入系统。有问题只需摁一下按钮,就有人上门服务。

“董北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不能让一个家庭落伍。”这也是张文德的服务理念。对于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村民,由村集体出钱补足。19户困难户,由全体村干部结对帮扶,另挑选19名企业家挂钩扶持。全村12名残疾人,由村集体出面,都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董北村曾有个失足青年,母亲是哑巴,父亲是文盲,因为家穷找不到对象。张文德和村妇女主任出面跑了20多趟,帮他做邻镇一个姑娘的工作,还帮助借钱买车床做加工赚钱。小伙子结婚后,到郑州开店经商,如今不但住上别墅,还有了轿车。有次张文德出差到郑州,为在外地开店的村民解难,小伙子一定要请他吃饭,客没请成,就捐款8000元给村里办公益事业。

对家里人呢?张文德整天为村里忙碌,对老伴一直心存愧疚。“家里一直丢给她。小孩很小的时候得了麻痹症,一个女人抱个小孩,每天跑戴南镇,跑了15天。当时也没办法,你要把工作做好。”大哥张文祥是多年的村小校长,为新建村里的实验小学没少操心。

学校建好了,张文德对大哥说:“你的教学思想、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了,还是让给年轻人干吧!”还没到年龄,大哥就歇岗了。村民富了,不少人选择外出买房。张文德给自己的子女立下规矩:我们家不许到外地买房,在镇上也不行。“这里有我们的根。”

“千重要,万重要,不如人才更重要。”

董北村的发展已经驶上了快车道,张文德依然有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

谈及最大的发展难题,他不假思索:人才。

多元合作引进智力是一条捷径。董北多年与国家金属制品研究院、中钢集团挂钩合作,聘请专家作技术指导,办专题讲座,今年将筹建专家工作站。

不拘一格招揽人才也是一个选择。首先瞄准的是大学生。当年从四川自贡师院一次招聘10名,进入企业的中层岗位。至今有4位已在本地扎根,成家创业,其中的尹晓明已是龙头企业兴龙集团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坚人物。

前不久,董北村还面向社会高薪招聘村长助理、书记助理。张文德热切期望能有一些有志于长期扎根农村的年轻人,和董北村共同成长。政府人才资源丰厚,兴化市旅游局长秦朴在业界颇负盛名,他策划的兴化千岛菜花旅游节影响波及海内外,刚刚退下领导岗位,便被董北“抢”来,委以顾问。

本村在外的人才也被纳入视野。张文德看中的王洪所,在西安的事业正顺风顺水,已是陕西商界名流、江苏商会常务副会长。老书记一声召唤,他毅然返回老家,任职村主任助理,领衔农业示范园建设重任。

放眼长远,还得全面提高村民素质,把村庄教育办好。1995年,为重建村里的小学,前前后后花去1200万元,配备了专门的音乐房、电脑室等一流的硬件设施,成为全省第一家村级实验学校。村里所有适龄儿童及外来打工子女全部免费入学,外村的也把孩子送过来,学生由原来的170多名猛增到1800多名。

“我们这些当家理事的,既要与时俱进,还要超时先进。”

张书记年过六十,还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大学生村官拜月告诉记者:他走路很快,总是风风火火的,有时候我们年轻人都赶不上。

其实,张文德的发展思维也是这样。“我们这些当家理事的,既要与时俱进,还要超时先进。”这是他对“一班人”的工作要求。

村庄建设起步之时,张文德就想到聘请专家编制村庄规划,很多人不理解。现在才明白,就是这规划让村里少走了不少弯路。集体企业改制之际,张文德拍板决策,探索了融合租赁经营型、衍生服务型、股份合作型和资本运营型的新型集体经济的“董北模式”。产业发展转型时刻,张文德率先提出拓展村庄形态,开发村庄功能,打造现代水乡特色旅游第一村。

如今,张文德又在提升产业价值、实现产业融合上做文章,理出了一条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集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新思路。经过一番考察论证,张文德果断决定上马铁皮石斛项目,这可是种植业中的“高精尖”!现代化阳光大棚,一亩地少说也是十万二十万元级的收入!

随即,张文德又瞄上了新兴的光伏产业。石斛的保温遮荫大棚可用光伏电站替代。这是一种农光互补式电站,既不占用农地,又有遮荫效果,不需另建大棚,还能创造清洁能源,可谓一举多得。他主动登门访问中盛光电集团,寻求合作投资。

记者采访时,正巧赶上双方签订项目的框架协议。首期200亩,5.4兆瓦,总投资4800万元。农业示范园,也成了光伏示范园。

董北村在新型“无碳经济”“复合经济”的成长中,实现了发展方式、产业模式的又一次跨越性转型。

采访侧记

张文德书记获得了“全国劳模”等不少荣誉,更赢得了乡亲们真诚的拥戴。

村主任张明荣30年来与张文德搭伴白手创业,掏心掏肺为村民操劳。他对这位老哥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事业心强,创业意识强,总是有追求,有向往”。

年过80的老支书陈礼官介绍:这些年张文德让董北人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可他自己的官却越当越小了。20年前,张文德兼任戴南镇副镇长,为了集中精力忙村里的事,他辞职了。后来领导多次找他出任其他乡镇一把手,他心里放不下乡里乡亲,也谢绝了。

张文德自己坦承:让乡亲们共同富,文明富,富长久,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张文德脚步不停,奋斗不息,因为他心中有爱,还有梦。这个梦,属于每一个董北人,在他们的向往中,也在他们的创造中。(《半月谈》2013年第5期,记者 张正宪)

南昌职业装订做

四平工服订做

晋城定做职业装